前两天发现太云也在批阅我的旧折子。因为他现在不常在个人博客里发评论,这次冒泡让我颇感惊异,于是我顺藤摸瓜瞅了一眼他以前的评论。七弯八绕看见小轩哥十年前的一篇日志《社区和火炬》,然后又想起前年在论坛上扒出来一则帖子,写的都是第二届中国 R 语言会议。
几周前我在《晓晨》一文的脚注里提到了“印迹”,并感叹如今似乎再也难寻一个普通人的印迹;不知为何,这种朴实而真情的文字在渐渐消逝。我首页上龚自珍的词已道尽这一切:客气渐多真气少,汩没心灵何已。
去年依含大人在留言中问我在我收到的邮件里有哪些让我印象深刻的,我望着天花板回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多少。最先想起来的只是十来年前与小轩哥相逢初度的一些邮件了。而最近让我印象深刻的日志呢?我现在也只能顺势想起依含大人的外公,以及给列弛大人看病的老中医。
相比起青史几行名姓,我更关心的是北邙无数荒丘。无名之辈亦可有真性情、亦可被欣赏、怀念。人要怎样活法,才能活出数十年后还能被人追忆的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