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显英壮士最近谬赞我,说我的英文博客说读起来比较流畅,问我有没有什么英文写作秘籍可以推荐。我并没有;就跟学 R 一样,我基本上没有正经看过教材或教程。其实我几年前的英文博客我自己现在都不敢看,因为怕看了会忍不住改好久。很多事情的进展都是很缓慢的,包括写代码、写文章(无论论文也好、博客也好)、种菜、做饭、推公式,但通常也会有那么一个台阶,你慢慢登上这个台阶之后就感觉轻松了。
以前我说过我倾向于写而不是说,是因为写的东西可以反复修改,这也是我写博客的常态。我的每篇博客都会改很多次,而且就算发布之后也还会再看再改,甚至过好几年之后还会改。修改可能是让文章流畅的原因之一,但我感觉最重要的因素还是胸中是否有一股不吐不快的气;如果有一股气顶着,文章铺开就会顺利一些。这让我想起欧阳修的《梅圣俞诗集序》,第一段讲: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困厄能让诗人搜寻工巧的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果人生一帆风顺,大概也不会有那个心思去雕琢字句。同样,如果胸中没有一口气,那么文章可能也就会散乱无力。
我喜欢吐槽,而且有些槽点很强烈。为了怼天怼地怼空气,我就得搜肠刮肚想论点,把一件事掰开揉碎了分析。这也是写作的一大好处:你可以事先随意列举思维碎片,随后再逐步填充。格雷厄姆在《黑客与画家》中的这段话我有强烈共鸣:
构思这种东西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会导致更多的构思。你有没有注意过,坐下来写东西的时候,一半的构思是写作时产生的?软件也是这样。实现某个构思,会带来更多的构思。所以,将一个构思束之高阁,不仅意味着延迟它的实现,还意味着延迟所有在实现过程中激发的构思。事实上,将一个构思束之高阁,甚至会限制新构思的产生。
写文章确实是一边写一边会冒出更多想法,我最终写出来的东西很多都不是我预先想好的。有时候在写这个论点时,会突然冒出下一个论点。等一篇文章修修补补改完十遍之后,应该也就会比较全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