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叫《被重口味毁掉的中国人》。作为一个曾经的重口味患者,现在我赞同不要一味追求重口味。我在群众大学时,班里有个广东籍同学就曾经说我的味蕾被辣味破坏掉了,只嗜辣而吃不出别的味道的香。
自打有娃之后,我做辣菜的频率大大降低,通常是家里来客人了我才会做两个辣菜,自个儿在家吃饭时都不太吃辣了。两个月前回 A 村,承蒙小谋子招待,我突然发现我吃辣的功力都倒退了。他烤了一些墨西哥辣椒,自己可以一口吃一个,而我一个辣椒夹到碗里要分好几口才能吃下去,而且还觉得会被辣到。一个吃饭不是不怕辣而是怕不辣的人居然都会被辣到了,简直无法相信。
到美帝之后发现重口味并不只有辣:美帝的一大特色重口味是甜,能把人齁死的甜;另外,冰也算一种重口味,在外不管喝什么、也无论春夏秋冬,服务员一律默认加冰,这让死心塌地信奉热水教的中国人实在不习惯,所以中国人在美帝餐馆吃饭通常要嘱咐服务员不要在水里加冰,或者干脆要热水。在美帝待了这些年后,我对甜的容忍度应该略有提高,而对冰则是完全适应了。有时候坐飞机因为懒得另外找空姐要水,我就直接吃饮料里剩的冰;而平日生活里我也从不喝热水了,只喝冰箱水管子里的冷自来水。重口味的人可能就是会口味越来越重。
回到那篇文章。我想说的是这篇文章其实有些讽刺,因为一篇劝人向淡的文章,在形式上依旧是重口味,例如:
-
文章取了一个常见的耸人听闻的标题:毁掉、中国人。真毁掉了吗?所有中国人?外国人都安然无恙?文中嘲讽了一个标题,叫《作家余秋雨重病住院,目睹医院所作所为,说了一句话让国人沉默》。你回头来想一想,《被重口味毁掉的中国人》这个标题莫不是一样粗暴、直接?
-
图,铺天盖地的配图。现今文章中的图跟辣椒无异,都是为了加重口味。有多少图是必不可少的配图呢?比如开头一定要放一幅葛优吃着火锅唱着歌的图吗?
-
三步一加粗,五步一换行(当然,还有十步一配图)。以前我表达过对滥加粗的无比反感,当时忘了说另外一个常见问题了,就是好好一篇文章,又不是诗歌,非特么要拆成每段只有一句话的段落、段落之间还有无比大的段间距,仿佛给婴儿喂食一般。
作者通篇不断煽情,到最后煽道:真渴望那个传统的、东方的、富有审美的中国还会回来。好感人哦。讲真,其实我非常赞同这篇文章表达出来的大部分观点(唯一不同意的是我认为重口味在去腥方面很有实用价值、不能一棍子打死),我向往作者描述的“情中见真意、淡中有真味”的生活,我期待阿城这样的真人,但就现在这种心口不一的狗屁审美,我敢说,作者这个渴望是无望了,洗洗睡吧。人间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