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力聚焦

谢益辉 2019-03-01

两周前我在 GitHub 上看到一个开源项目叫 Marp,大意是基于 Markdown 做幻灯片。在它的项目主页上,我注意到它的一幅屏幕录像动图,展示了它的实时预览功能。

Marp 的实时预览功能

当时我心里咯噔一下,心想这种一边敲 Markdown 源代码一边实时预览的功能搞不好在 xaringan 中也可以实现。当时我还顾不上马上去实现,但在脑子里琢磨了一下需要哪些零部件。

第二个问题我稍作研究,发现有现成的办法。其实我就是在浏览器控制台里敲了一下 remark. 然后自动补全,发现有个 remark.convert() 方法可以将 Markdown 转化为 HTML。这样零件基本上都齐活了,就差拧螺丝了。

后来我不眠不休花了三天时间把螺丝拧了拧,基本上组装好了

究极无限月读

这么一来,麻麻再也不用担心我做幻灯片时顾首不顾尾、顾尾不顾首了。在 RStudio 编辑器内移动光标时,幻灯片会自动跟随翻页。如果点击幻灯片页面之后再翻页,那么编辑器内的光标也会自动移动到相应的源代码的第一行上。在编辑器内敲 Markdown 源码时,不用保存文件,就可以边敲边在右边实时预览。


以上都是题外话。我要说的是一个我观察到无数遍的现象,就是多数人做事似乎都不太注意影响力建设,这一点恰好是本螺丝工的强项之一。而影响力建设不起来,一个非常常见的原因是不注意聚焦。我已经无数次感叹现如今想吸引人的注意力多么困难,因为吸引注意力的手段进化越来越快、越来越狠(算法驱动)。作为普通的肉身凡胎,我们剩下的为数不多的手段就是聚焦:让你的每一件工作、每一点精力都聚焦在同一个地方发光。比如写文字就只在同一个地方写(不要微博、公众号、豆瓣、微信读书书评到处跑)、开发软件就只在一个地方出没(没必要注册 Gitlab 账号)、搭网站就只搭一个。如果不聚焦,你的精力和付出看起来就像没装灯罩的灯泡:就算灯丝再亮,房间里总体感觉仍然很暗。我几年前曾劝诫小楠君,不要买一大把域名在手里,而是只做一个域名,把自己每一个项目都变成同这个域名下面的一个文件夹。

这种发散现象太普遍了,我甚至怀疑人有这种本能。包括敝厂的网站,域名也是一大箩筐。当年上线 ShinyApps.io 我心里就觉得很不合适,因为这个域名看起来与 RStudio 毫无关系;我倾向于用 rstudio.com 的子域名,比如 apps.rstudio.com,这样可以同时公司品牌和 Shiny 应用品牌增加影响力。独立分开的结果是公司要费力解释这个域名并为它摇旗呐喊,这是我们的产品啊,啊啊啊;然后 ShinyApps 那边也要摇旗呐喊,我们出厂于 RStudio 啊,啊啊啊。其实有啥子必要喊嘛。同理,现在 rstudio.cloud 又是一个域名,叫 cloud.rstudio.com 多好。GitHub 账号也是,教育培训的团队专门新建了一个账号。厂子不大,厂房倒是各地建了一大堆,各自装修挂牌,白白错过规模效应。

这个话题跟 Marp 项目有啥关系呢?太有关系了。当我看到这个 GitHub 库时,它的页面上写着我们已经搬迁到另一个账号下,当前库已经废弃,不再维护。我抬头看了看星标数,接近八千,已经是极为成功、极有影响力的 GitHub 项目了。我估计我这辈子都到不了这个数。积攒了两年的影响力,就这么废弃掉、从头再来,实在可惜。其实 GitHub 项目是可以迁移的,迁移给别的个人或组织账号都可以,这样可以保留所有历史数据。从头再来的 Marp 新库过了一年时间,积攒了三百八十个星标。从八千到三百八,就问你惨不惨。

我老说我其实码力(代码能力)中等水平,很多人不信:你楞个儿有名,写代码的本事应该是杠杠的呀!嗨,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儿。充其量我比较会拧螺丝,拧好之后把这些劳什子归置在一个地方而已。摆出来的劳什子多了,看起来也就厉害了。人来一看,嚯~~哦!这也是你做的,那也是你做的。至于那劳什子究竟是个啥劳什子,多数人并不会关心,也没那闲心仔细一件件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