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自己的普通

谢益辉 2018-11-12

前段时间看了一篇文章,宣称多数人过了一定年龄(三十?)之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开始接受自己的普通。这个观点是引用了心理学家荣格。顺便提一下,荣格是《深度工作》一书中第一位登场的大人物。我本科在非典那会儿翻过的心理学家里有荣格,但后来他们的观点全忘光了。这次看见这句话,觉得有些道理,于是按惯例又去放狗搜一下出处和英文版是什么,但并没有找到,只找到他的一些其它语录。抄录几句对我有所启发的话在此(英文原文请点击右键查看源代码,我写在 HTML 注释中了):

当我们不理解别人时,我们倾向于当他是傻瓜。

这是理解之难。码农界的语言或工具大战,在我看来就是出于不屑于理解,从而匆忙下定论,认为对方的语言或工具很白痴。

想改变一件事,首先要接受它。谴责只会压制他人,无法使之解脱。

这让我想起去年热播的那部《人民的名义》。当然,我肯定是不会看什么热播剧的(热对我来说已经毫无意义,我以前说过要看就看五百年的头条),我只是大概知道当前热播剧的名字。对我而言,如果是反腐类的剧,那我只对一个点感兴趣,就是它是否表现出了对贪官的深刻理解。我不知道这一点在那部剧中是否有所反映。我对正义的一方如何廉洁、机智、勇敢或高尚没有兴趣,而且认为这样只是治标不治本。如果不能深刻理解贪腐的成长过程和接受它,那么永远无法根治这个问题。刑罚只会压制贪腐,无法使之解脱。

类似地,如果我们想要解放期刊和书籍论文等出版物,靠谴责是没用的,这样做反而更容易带来负面效果:你越压制出版商,出版商的路越窄,那么他就越得提高价钱,所以你的正义之师带来的结果是大家要付更多的钱。如果要抢别人的饭碗,先得替他把后路想好;不到万不得已,不要用压制的方式解决问题。

清醒过程中一定伴随痛苦。

这话反过来说也成立:在安逸中不太可能诞生什么深刻的认识(及其衍生物,如伟大的作品、事业)。或者说,如果你感到痛苦,那么你很可能正在迈向清醒的途中。

了解自身阴暗面是应对他人阴暗面的最好办法。

多数人应该都有阴暗面,问题是一般人都不会暴露自己的阴暗面,所以要对付别人的阴暗,只能靠反省自己的阴暗。

人会想尽一切办法(哪怕是荒谬的办法)避免直面自己的灵魂。

这话表面上听来有些讽刺,但我觉得非常写实。人避免直面自己,是因为自己总有这样那样的缺陷。我们所避免面对的是有缺陷的自己,而又总想象自己是个完人(或者至少理想如此)。

世上最可怕的事情是完全接受自己。

这句话和上一句话切合了我这篇日志的标题。我们期望自己在步入中年之后功成名就、智慧满满、头上自带光环,可多数人除了秃头这条路之外,基本上已经失去了头上发光的可能。接受普通、甚至平庸、有缺陷的自己,的确是很可怕的事情。

不过如今年轻一代似乎开始流行一种“丧”文化,即:没有理想、没有追求、活一天算一天。这种文化下的人也是接受了自己,但这种接受显然是纯粹消极的。我觉得这种文化更可怕。

父母未实现的愿望通常是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剧。

这句话在缺乏上下文的情况下我不知道荣格真正的意思是什么,但我感觉也是很有洞见的一句总结。父母把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很容易变成孩子一生最大的悲剧。当然,这个不绝对,否则一代人比一代人的追求低,人类就要持续退步了。是否悲剧取决于寄托的强度,以及对孩子实现父母自己的愿望所提供的物质和精神支持。所幸我的成长过程中几乎从来都是自己实现自己的愿望。

羞愧是破坏力最强的情绪。

如果因为失败而羞愧,那就是双重失败。羞愧这种情绪毫无建设意义,所以我们要控制它。如果想要成功,那么一定要具备一定厚度的脸皮来防止羞愧的轰击。认清错误、修正错误即可,不要轻易陷入负面情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