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莫能助

论狠心的码农是如何炼成的

谢益辉 2018-09-11

和往常一样,今日收到一位自称新手的用户邮件求助,写得很诚恳。我盯着它犹豫了一会儿,都已经打开回复框、敲了第一句话了,想想还是删掉关了。回顾一下我这十几年来回答问题的心路历程:

  1. 最早是创建统计之都的 COS 论坛时。那时候只要是个问题我都会回答,甚至就算不知道答案也要放狗搜了答案来回答。

  2. 后来开始在坛子里小有名气,渐渐有人会点名让我回答;刚开始当然觉得很自豪,但随着问题越来越多,我感觉我一个人根本扛不住。于是开始吼人,叫他们发帖时不要点名,尤其不要在帖子标题里点名,这样让其他人也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分流出去一些压力。

  3. 再后来无论是否点名,我都已经看不过来那么多问题,于是挑着有点意思的标题随便点进去看看。此时我还算心慈手软,能回答的尽量都给回答一下。但有人眼见发帖找不到我,就开始给我发邮件;还有些人不知道论坛的存在,只是从别的渠道听说我,于是有问题也发邮件。

  4. 刚开始我会回复每一封邮件,直到我发现邮件我也没法每一封都照顾到了,于是开始忽略那些跟我没有直接关系的问题,比如泛泛的 R 问题。如果是我维护的包和软件,我还会回复一下。

  5. 然后随着我写的包越来越多,我连关于我自己的软件包的问题都看不过来了,于是我开始拒绝当专职软件奶妈:让人先在公共场所提问,过两天得不到答案再来找我。那种上来就伸手要答案的邮件,我会直接忽略(很多时候答案就在文档中,让我感觉我苦心写的文档像白费功夫)。

  6. 到现在,我的过滤标准变成了如果我不认识你、并且你的邮件写得不到催人泪下的程度、又不幸赶上我的浏览器标签栏里页面数量超过十,这样的问题邮件我就直接归档忽略。另外纯新手上来问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邮件我也会忽略,因为我实在没办法帮你一个人从零学起。比如你要问我如何建一个网站,或者我的网站是怎么搭建的,它们的答案我都放在公开的地方了;如果你找不到,那我们可能真的不是一类人,就算硬沟通,最后也会双方都痛苦。如果你已经做过研究,有少数细节问题不明白,我在轻松的时候可以把文档链接发给你(我从不跟用户说 RTFM 这样的话,因为我知道有时候文档太长,用户不知道该往哪儿看)。

  7. 对了,还有微信上的问题。现在我的微信只跟极少数人联系(主要是亲友),所以我在那里回答问题的标准基本只有一个:你是我亲爹吗?

要做到这么狠心,我自己只有一个能说服自己的理由,就是如果我忽略这样的邮件和问题,可以让我有时间和精力创造更有价值的产品。我要优化的目标不是让所有用户都满意,而是让大多数用户满意。如果我要照顾每一个人,就意味着我要牺牲潜在的多数用户的利益。从整体角度来看,这是不划算的。

所以现在有些邮件我看后只能用意念力回复一下:臣妾做不到。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