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选项

谢益辉 2018-07-07

最近几年我逐渐形成一个观点:如果碰到两个选项不知该怎么选择时,那么就选难的那个。这个观点的形成过程略有些长,我想在这篇博客中记录一下影响过我的人;因为现在无法一下子把所有人回忆起来,所以只是先占个位在此,以后可能还会补充。

韩愈

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

要别人当面夸奖你相对容易,但要别人背后不诋毁你则很难,因为人都喜欢在明面上说好话,你有一点点成就就可以赢得当面赞誉,但要让人不在背后说你坏话,则对你做人的要求高得多。肉身得到快乐也是相对容易,而心中无忧则难得多。

格雷厄姆

保罗 · 格雷厄姆《黑客与画家》中的《如何创造财富》谈创业时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所以选择创业问题时,上手就选难的,给潜在竞争对手设置壁垒:

一开始就选择较难的问题,此后的各种决策都选择较难的那个选项。

这个建议不仅适用创业公司,也适用我们的个人发展。如果你一直选择做更难的问题,那么你就是在拓宽加深自己的护城河,也就是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大前研一

大前研一的《低智商社会》第五章《网络社会和大脑》:

如果读一本书需要 1 个小时的时间,那么就应该花大约 5 个小时的时间来认真思考这本书到底写了什么?它对于我自身有什么意义?它对于我们公司有什么意义?

相对于读书,思考更加重要;相对于阅读下一本,认真思考上一本书的内容更加重要。同理,相对于检索,对检索对象的思考以及怎样活用检索内容的思考是更为重要的。

读书容易,思考难。尤其是读小说最容易,因为作者通常会设好套勾引你读下去。当然我不是说读小说纯属浪费时间,小说一样会有思想性,问题是我们会花多少精力去思考它反映的思想。大前研一说的“一小时读书、五小时思考”我深表赞同。没有思考和整理的读书几乎等于白读。

达里奥

达里奥在《原则》中谈了“塑造者”的特质,说他们有一项共同的特征,就是他们的自我评估打分表中,“顾及他人”这一项的打分都很低。

每当面对是实现自己的目标还是取悦他人(或不让他人失望)时,他们都会选择实现自己的目标。

塑造者的典型人物包括乔布斯、比尔盖茨、马斯克、尤努斯等。

从我码农的角度来说,取悦他人是相对容易的事情;我比较少碰到我真的无法满足其愿望的人。如果我愿意,我可以修补多数软件缺陷以及实现多数被请求的新功能,但码农绝对不可以走这条路,否则分分钟会被淹没在琐碎中。川普的《巅峰之路》中有人说了这句话:

我不知道成功的关键是什么,但是我知道失败的原因是——想要取悦每一个人。

让他人失望这种事情表面上让人很难堪,所以它会诱使我们选择相对容易的选项:取悦或满足他人。

朱光潜

朱光潜在《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一文中举了大量的例子说明人生中应该主动选择更难的选项:自己作诗词、孔子改革社会、耶稣抵抗恶魔引诱、汪精卫投敌、德摩斯梯尼练习演说、满清入主中原前后对比,等等。

我觉得不但在文艺方面,就在立身处世的任何方面,贪懒取巧都不会有大成就,要有大成就,必定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