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在《解诗》一文中首先引用的是林徽因的一首诗《别丢掉》:
别丢掉
这一把过往的热情,
现在流水似的,
轻轻
在幽冷的山泉底,
在黑夜,在松林,
叹息似的渺茫,
你仍要保存着那真!
一样是明月,
一样是隔山灯火,
满天的星,
只有人不见,
梦似的挂起,
你向黑夜要回
那一句话——你仍得相信
山谷中留着
有那回音!
这篇文章引用这首诗之前的写作背景是这样的:
诗的传达,和比喻及组织关系甚大。诗人的譬喻要新创,至少变故为新,组织也总要新,要变。因此就觉得不习惯,难懂了。其实大部分的诗,细心看几遍,也便可明白的。
嗨,专家总说什么事情不难。这首诗就算让我细心看一百遍也不会彻底明白。朱自清自己给出了如下解释(节选):
第一、二行和第八行本来是一句话的两种说法,只因“流水”那个长比喻,又带着转了个弯儿,便容易把读者绕住了。“梦似的挂起”本来指明月灯火和星,却插了“只有人不见”一语,也容易教读者看错了主词。但这一点技巧的运用,作者是应该有权利的。
刚开始看到他说作者有权利把句子的顺序故意弄乱时,我很是不以为然,心想何苦把话说得这么颠三倒四,让人这么容易误解;把“只有人不见”往前提一句不是很完美吗。后来过了一段时间重新琢磨了一下,似乎可以理解作者的用心了(虽然不知对与否):一是为了直白的含蓄或含蓄的直白,二是借错杂的形式映射错杂的心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