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教材

谢益辉 2018-04-17

敝厂的首席讲师 Garrett 曾延伸费曼的话说:如果你想掌握一门知识,那么最好的方式是去教这门课;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好的讲师,那么就把一门课教两遍(总结并改进上一次的失败)。最好的学习方式是教学;能教给别人是理解知识的最低门槛。换句话说,如果你做不到能给别人解释清楚一件事,那你可能并不理解这件事。

我联想到写书的事,因为我觉得写书跟教学类似,也是掌握知识的一种方式,而且这种方式也是一般人不会用的。今日看到母校统计学院的一篇报导,其中有一段王晓军老师的回忆:

统计学院副院长王晓军回忆起当初在袁卫教授带领下做的“大项目”。“那年毕业刚来人大不久,刚好碰到咱们统计学院筹建一门全新的学科——‘风险管理与精算’。没有教材,没有课程体系,是袁卫老师带领大家从零开始做。”当时团队里年轻人多,袁卫教授带着大家阅读国外的专业材料,一砖一瓦构筑起全新的、系统的课程体系。两年后开始授课,一边上课一边完成了教材的撰写。“过程很顺利,形成了很好的成果。”在国内率先建立起一门学科并巩固领先优势,面对成绩,王晓军表示,“袁卫老师带着我们一件件地做,每件事都感觉是顺理成章。”

里面尤其引起我的注意的是“一边上课一边完成了教材的撰写”,我也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写教材方式。成本低、速度快、效率高。传说邵军老师的《数理统计》一书便是整理自他读研究生期间的笔记。我想,一般人不敢写书,一方面是心里没底或太谦虚,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不注意积累。后一个原因是很可惜的。尤其是在学生期间,记了那么多笔记,考完试就扔掉,着实可惜。同样,老师的讲义也一样。当然,不是每一份笔记或讲义都有出版的可能,里面多少得有一些学生或讲师自己的思考,那些完全对照别人的书列出来的笔记、讲义当然没有出版的意义。

我推出 blogdown 的一个潜在目标就是让大家养成积累文字记录的习惯。《Rework》这本书就是博客文章汇总起来的,而不是作者们一时兴起专门抽时间写出来的一本书。待我把 R Markdown 的书写完了再来仔细琢磨一下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