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何意义

谢益辉 2018-03-13

去年看了胡适的《人生有何意义》,现提取几条笔记。我未必全盘认同,但摘出来的是我觉得有启发的(尤其是要结合时代背景去看待)。

《为什么读书》

他鼓励读者去读外文书,因为中文里对于改进道德增进智识的书实在少之又少,经史子集都是杂货铺。

中国书不够读,我们要另开生路,辟殖民地,这条生路,就是每一个少年人必须至少要精通一种外国文字。读外国语要读到有乐而无苦,能做到这地步,书中便有无穷乐趣。

《爱国运动与求学》

爱国还得自身硬,这个我在前面已经引用过。

易卜生说得好:真正的个人主义在于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个东西。

……救国千万事,何一不当为?而吾性所适,仅有一二宜。认清了你“性之所近,而力之所能勉”的方向,努力求发展,这便是你对国家应尽的责任,这便是你的救国事业的预备工夫。国家的纷扰,外间的刺激,只应该增加你求学的热心与兴趣,而不应该引诱你跟着大家去呐喊,呐喊救不了国家。即使呐喊也算是救国运动的一部分,你也不可忘记你的事业有比呐喊重要十倍百倍的。你的事业是要把你自己造成一个有眼光有能力的人才。

《再论信心与反省》

谈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爱”,以《华严经》中的“净行品”为例:和尚大小便时都要发愿不忘众生,这种仁爱有多少实际价值。

但是一个和尚的弘愿,究竟能做到多少实际的“仁爱”?回头看看那一心想征服自然的科学救世者,他们发现了一种病菌,制成了一种血清,可以救活无量数的人类,其为“仁爱”岂不是千万倍的伟大?

我七年前提过柳智宇以及为陈晓旭诵经的和尚,表达过类似的疑问。当然,讨论宗教问题容易沦为无休止的辩论,所以就此打住。

《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

胡适给毕业生的三个建议,以保持求知欲和对理想人生的追求:

  1. 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2. 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
  3. 你总得有一点信心。

《领袖人才的来源》

陶渊明送给儿子一个长工,附一封家信,内容读来不禁让人觉得可敬:

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谁不是人子呢。所以我生平比较瞧不起那些自以为有身份的人,比如若干年前我随一位师兄进楼,门口保安要例行查证件,他当时就满脸鄙夷,说我没证件,你有本事跟我上来啊。何必。

《研究社会问题的方法》

里面专门提到要“综合用统计学的方法”。前卫。

《不朽——我的宗教》

哎,我又提到宗教了,但这段话实在太得我心:

即如基督教徒说耶稣是上帝的儿子,他的灵魂永远存在,我们正不用驳这种无凭据的神话,只说耶稣的人格、事业和教训都可以不朽,又何必说那些无谓的神话呢?又如孔教会的人到了孔丘的生日,一定要举行祭孔的典礼,还有些人学那“朝山进香”的法子,要赶到曲阜孔林去对孔丘的神灵表示敬意!其实孔丘的不朽全在他的人格与教训,不在他那“在天之灵”。

这跟前面爱比克泰德说的不要把信仰挂墙上大概是一个意思。

《挑起改造社会的重任》

五四的时候谈为什么他反对学生集体罢课:

  1. 这种依赖群众的心理是懦夫的心理
  2. 会养成逃学的恶习惯
  3. 会养成无意识的行为的恶习惯

谈学生的盲目:

现在的学生天天谈“二十一条”,究竟二十一条是什么东西,有几个人说得出吗?

建议:

不要专做破坏的攻击,须要用建设的精神

我觉得这些论述不仅在改造社会上有意义,移用到别的领域也一样会很有用。破坏的攻击何其容易,建设的精神何其难,谁愿意挑起真正的改造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