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勇多困于所溺

谢益辉 2018-03-26

我见过不少我认为是天才的少年(也有少数中年),然而最终能立业成名的并不多,一身才华多归于寂寥无名。相反,那些能立业成名的,并非真有很高的天资。一方面,这大概是魏征总结的“善始者繁、克终者寡”的普遍现象;另一方面,可能也是欧阳修所说的“智勇多困于所溺”。

智勇者本事大,做事可选择余地也就大,也就容易只挑自己喜欢的事情做,于是今儿个挑一件,明儿个挑一件,啥事也做不彻底。反倒是庸人没有选择,于是只能一根筋做到底,不管你自己喜欢不喜欢,倒把事情做完了。

前面我提到过许冠杰的《天才白痴梦》,里面有一句“寻乐不堪苦困、未识苦与乐同”,我曾暗自揣度这句话,觉得颇有智慧。苦与乐常相伴相生;寻乐之时,苦也常就在不远处。譬如你看于淼大人玩游戏,又譬如 Romain 大人做得了开源但做不了合同工。这都是很有勇气的人,起码敢把自己的所溺写出来,敢公开挑战自己,我相信世上还有无数智勇之人,连写出来的勇气都没有,所以大概只能称为智人(可对比曾国藩日记写自己溺于应酬、胡适日记写自己溺于打牌)。

我并非说有所溺爱一定是坏事,本人(有勇无智)也常年困于所溺,是个没谱的人。我觉得溺爱是人类最强烈的内驱力,这种力量比任何外部力量都强烈而持久,问题只是用什么方式来爆发这种力量。选对了方式,人就会变得很有生产力;选错了方式,就会陷入一个苦乐无限轮回,而且所得之乐会越来越难盖过苦。什么是对的方式呢?我也没有万能的答案。强迫自己经常做一点自己不会主动选择的事情、给自己的生活多一些规划、和功成名就的智勇之人聊聊看他们如何避开普通智勇者之溺,都是办法吧。